这组照片来自穆默的摄影日记,记录了1900年后他在中国的旅行经历。当年,德国公使德克林德在北京街头被清兵将领恩海击杀,穆默继任了德国驻华公使的职务。1902年,穆默从北京出发,前往直隶热河(今河北承德),并用相机记录下沿途的风貌。由于图片数量庞大,我们选取了其中一段,即从北京到古北口的部分。
1902年某日,穆默与一名文官、一名武官以及四名护卫,一行从北京出发,向承德进发。由于路途遥远,大家带了不少行李,这些行李由随行的脚夫们通过马匹驮运。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,穆默整段旅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乘坐轿子,或骑马行进,进展较慢。途中,他们在一间客栈停留过夜,客栈位于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旁。这里的院子里停满了各地客运的马车,客人络绎不绝,显得异常拥挤。
展开剩余81%在客栈里,几位当地孩子引起了穆默的注意。那些孩子留着一头乱蓬蓬的长发,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。有些孩子上身赤裸,脚下破旧的裤子上有几个洞,生活显得十分艰辛。尽管如此,他们却对外国人的照相机毫不畏惧,反而显得格外自然。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了见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旅行者,因此面对穆默的镜头时,毫无紧张之意。
在客栈附近的山脚下,有一家人家,他们的房屋墙上写着“吉星”两个字。院门前站着三个年纪不一的孩子。最大的孩子上身光着,穿着一条破旧的裤子;中等的穿着一件棉衣,年纪最小的则上身穿着棉衣,但下身却光着腿,身上显得有些不合时宜,难以分辨那到底是哪个季节。孩子们旁边有一个非常大的酒瓶,似乎是家里的日常用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个酒瓶被另一位小孩拿走,立刻引起了另一个小孩的追逐,场面显得既天真又充满活力。周围的大人们看着这一切,脸上洋溢着轻松的微笑,显得十分悠闲。
在客栈休息一夜后,穆默继续踏上了前往承德的旅程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客栈中,穆默拍摄了客房、厨房和马厩等地方的照片。这些照片看上去宁静且清爽,给人一种没有外来打扰的安静感。我们推测,他可能为了安全考虑,特意把其他的客人赶出了客栈。
牛栏山位于顺义北部,地处潮白河西岸,始建于1368年,是京东八大古镇之一。照片展示了牛栏山的主要街道,可以看到道路尽头的门楼,那是牛栏山的东门。在这座小镇上,元圣宫是一个重要的道教宫观,始建于宋元时期。义和团运动期间,这里曾是聚集义士的地方,而到了清朝时期,它成为了清军驻扎的一个军事重地。当时的清兵知道德国公使将经过这里,便在门前站岗,严阵以待,手持武器,目光笔直。
牛栏山境内有一条宽阔的潮白河,上面架着一座长长的木桥,桥面由密密麻麻的木柱支撑起来。穆默与他的四名武装卫兵正牵马穿行在这座木桥上,桥上的马蹄声回荡在静谧的山谷中。
南天门位于古北口西南约十里的地方,处于两座山间的狭窄山道上。这座南天门修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是古北口进入北京的必经之地。从南天门远眺,前方是开阔的地势,而在南天门旁边,有一个小型的建筑群,建筑群中有一座供奉关帝的庙宇。
进入南天门关帝庙,正中央供奉的是关羽的坐像和牌位,供台上有香炉、烛台和小铜钟等神龛祭品。供台前的侍从神像穿戴威武,手持长戟,头戴毗卢帽。庙内还供奉了另一尊主神雕像,手持宝剑,前面伫立着四名各具特色的护法神像。推测其中的主神可能是道教的真武大帝,这种设立“战神”雕像的做法,在重要关隘处显得尤为合适。
在前往古北口的途中,穆默拍下了一座寺庙的照片。山门前站着两棵年老的树,树枝上有鸟窝挂着。远处的山脊上,可以清晰地看到万里长城和烽火台的轮廓,气势磅礴。
古北口关城,是万里长城上最为著名的关塞之一,凭借险要的地理位置,素有“京师锁钥”之称。照片展示了当年古北口北门的景象,门前的两棵老树,枝繁叶茂,显得十分苍老。整座关城的氛围似乎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厚重感。
而在古北口关城外的潮白河岸边,开阔的墓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坟茔。从照片中的细节来看,拍摄时间大致在清明节之后不久,因为坟头上有着新添的泥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