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9月的一天,年过古稀的老农民走出了自己位于乡村的家,跨越了十几里崎岖的道路,终于来到长沙城。尽管途中遭遇了诸多困难,他还是费尽心思找到了驻扎在市区的解放军第12兵团。步履蹒跚的老人目光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忧虑,站在兵团驻地门口迟疑了一阵,鼓起勇气走向一位站岗的卫兵,紧张地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道:
“小伙子,你们一野第二兵团司令员是不是叫许光达?我能见见他吗?”
由于老农的乡音浓重,卫兵一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。卫兵虽然有些困惑,但还是耐心地安抚了老人,并将此事汇报给了长官。恰巧,萧劲光正准备外出,他注意到这一幕,并决定了解一下情况。经过询问,老人透露,他认为现在的许光达司令员,可能就是他20多年前被宣布死讯的儿子——许德华。
展开剩余86%这位老人真的可能是许光达的父亲吗?如果是,那许光达为什么在这么多年里从未给家人写信报平安?他又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儿子依然活着的消息?这些疑问激起了萧劲光的浓厚兴趣。于是,他热情地邀请这位老人到办公室,开始细致地询问关于“许德华”的情况。
老人回忆起过去,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怀念。他讲述道,年轻时的五儿子许德华早早离开了家乡,前往长沙求学,之后加入了共产党,参与了革命事业。随着国民党的打压与迫害,许家深受其害。约20年前,国民党曾宣称许德华等“共党分子”被处决,许家因此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。
然而,最近老人从一份报纸中看到了一张照片,那张照片中的军官与年轻时的许德华极为相似。老人将那份报纸递给了萧劲光,萧劲光仔细一看,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是关于1949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举办首届群英会的新闻。照片中的那位戴眼镜、正在讲话的军官,正是许光达。
进一步调查后,萧劲光发现,许德华的经历与许光达的许多经历高度重合。比如,许德华和许光达都曾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,并且都有着浓厚的革命情怀。渐渐地,萧劲光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直觉,觉得这位老人的儿子,很可能真的是许光达。
不久之后,萧劲光将此事上报给中央。中央的回复很快就到了,证实了这个事实:“许德华”确实就是许光达的本名。由此,老人真的是许光达的父亲!
许多读者看到这里,不禁会问:为什么这么多年,许光达从未给家里写一封信,报一声平安呢?为了弄清楚这一切,或许我们需要了解许光达的成长历程。
许光达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一个小村庄——萝卜冲。许家世代为农,家中从未有人走出过书香门第。原本,许光达也会像祖辈一样,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。然而,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7岁那年。当时,家中贫困,许光达没钱读书,只能到地主家当放牛娃。放牛的地方,恰好就在一所小学的附近。许光达从小就对那些有机会读书的孩子充满了羡慕,每当放牛之余,他便偷偷溜到学堂窗外,听先生讲课。
或许命运真的偏爱他,许光达能遇到一位不同寻常的老师——邹希鲁,一位曾参与过维新运动的清末举人。邹希鲁与徐特立等人曾创办私学,立志通过教育救国。邹希鲁看到了许光达的聪慧与渴求知识,于是给了他一个特别的机会,让他可以免费旁听课堂。半年后,邹希鲁被调到另一所学校,许光达的免费旁听也就此结束。
然而,许光达的努力并没有被家人忽视。家中长辈看到他如此勤奋好学,也开始支持他继续求学。最终,许光达成功考入了长沙县梨镇第一小学,之后又顺利考入长沙师范学校。1921年,年仅13岁的许光达背着行李离开了家乡,踏上了求学与革命的道路。
许光达在长沙师范结识了许多进步的青年,他们怀抱着救国的热血,秘密组织了共产党的党组织。受到这些影响,许光达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,并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启发,开始思考如何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,如何解救贫苦人民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。
1923年,湖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帝国主义运动,许光达也积极参与其中。随后,他加入了共青团,并通过党组织的选拔考入了黄埔军校,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事指挥官,其中包括许光达这样的革命领袖。
1930年代,许光达经历了多次战斗与转折。在与敌人的搏斗中,他的军事才干逐渐得到展现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许光达被中央召回延安,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长。
在延安,许光达与失散多年的妻子邹靖华重逢,经过多年的艰难与战斗,他们终于有了新的家。尽管他们重新团聚,但出于对家人安全的考虑,他们一直没有将此事告诉远在湖南的亲人。
直到1949年,许光达的父亲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军官与自己的儿子极为相似,才终于找到了与许光达重逢的机会。许光达也曾计划将父亲接到大城市生活,但老人始终坚持自己喜欢乡村的宁静。
1955年,许光达在军衔制实施时,获得了“大将”的荣誉。然而,他并不为此感到骄傲,反而对自己的军功心存疑虑。在他看来,自己的功劳与牺牲远不足以配得上如此崇高的军衔。因此,许光达亲自写信请求下调军衔,希望给予其他更为有功的将领。然而,毛主席最终仍然授予了他“大将军衔”,他的谦逊与自律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。
许光达这一生充满传奇,他不仅以战功赫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,更以其谦和、宽厚的品格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